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ITT


女兒自8個月大起上ITT (Infants Toddlers & Twos)ITT在黃竹坑,地點不算方便,如果駕車的話,可以停在學校附近的咪錶位,行一段小路程便到。

女兒joinprogramFirst Step 一星期2堂,每堂一小時多,分為4節。ITT6個課室,分別是Playroom, Music, Art, Sensory, Gym, Language。每次上4個不同的課室""15分鐘,然後鐘聲響起,便跟著時間表到另一課室門外排隊,非常structured

最令我impressed的是Sensory,每次的setting和活動也不同,即便是swing,也是次次不同的,有時是wheel swing,有時是在swing上拋波波訓練平衡力,每次女兒都玩的樂而忘返。

Gym亦是其他Playgroup較少有的。每次是先熱身,再在不同的station做活動,有時是爬隧道,有時是學爬上跳馬,有時是行平衡木,十分有趣,但也非常挑戰我們家長的體力!

Music顧名思義,但老師非常專業,連女兒的名字也是唱出來的。跟其他坊間的playgroup不同,ITT可不是播CD的,而是即席演奏的!而且樂器種類也很多,女兒也非常喜歡。

當然ITT的學費不便宜,但我覺得非常值得。女兒在motorsocial skills上進步了不少,實在值得推薦!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我不用培育女兒成為天才


半職以後,一直想多找一個playgroup給女兒上,使她可以跟差不多大的寶寶玩玩。之前上或參觀的playgroup,即使跟期望的不同,落差也不會太大,今天在銅鑼灣上的playgroup則令我大開眼界。

一個小時的playgroup,一個外籍老師,5個寶寶,各有一個大人陪同。其中兩個寶寶由媽媽(包括我們)帶,另外兩個由祖母帶,其餘的由工人帶。

甫開始,唱Hello Song,跟每個寶寶say hello。然後老師拿出一塊介紹「今天」的紙板,介紹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星期幾天氣是陰是晴。她把「2016」的磁貼交給Hailey,著她貼在紙板中間,然後把「3」交給另一個寶寶,說今天是3日,如此類推。介紹的時間,她不停用手指拍打磁貼,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介紹完後就逐一跟每個磁貼say goodbye,又著寶寶把磁貼拿起來貼回旁邊的空格,於是又將日子等再重複說一遍。整塊板除了cloudy和rainy有雲和雨傘的樣子,全都是字。

然後是flash card時間,恕我見識淺,flash card聽得多,真正眼見有人在我面前快速地flash還是第一次。首先是accessories,用belt,tie,hat,shoes...等生字flash一次,老師指頭不停的tap在紙上。然後再用圖畫以相同次序再flash一遍。然後是數學。什麼?是的,數學。以紅點多少為圖,sixty(圖為60粒紅點)divided by 2(flash 2粒紅點的圖)divided by 10(flash 10點的圖) equals to...。如此做兩條算式。然後是數字flash card。

再然後是musical notes。向寶寶們展示一次五線譜上的A,C,F音,再用tuning fork在每個寶寶耳邊敲一次。

然後唱了一次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派了shakers給寶寶一起shake。

接著是講故事時間,有關動物園。用英文說一遍。然後變了外語時間!用法文播讀一次同樣的故事。又用法文播了一支歌。

再唱一遍Mr. Golden Sun.然後是physical time, 著寶寶往籃子拋球。接著是3-5分鐘的nap time,關燈播古典音樂,讓他們靜一靜。最後亮燈再把accessories,數字,數學和musical notes 的flash card再向寶寶flash一次。

唱Goodbye song,完。

以上次序或許有少許出入,或有遺漏(但不會說多)。光是寫,我已經覺得很瘋狂。上課未到一半,我已經悶得發慌,而寶寶們爬的爬、扭計的扭計、哭的哭,祖母和媽媽極力按捺著寶寶「坐定定」。但這樣comprehensive 的一課,就是5、6歲的小孩,也很難集中,更何況是未夠一歲的寶寶?

女兒一向愛聽書愛笑,即使這樣的課她也沒哭,還頗專心。但我不禁納悶,究竟我們的社會倒退到什麼程度,竟然要未夠一歲的寶寶認字學數聽法文?老公說這家幼兒園的介紹講座上有人challenge創辦人學習不應是由小孩自己慢慢發掘的嗎?他回應說鼓吹那種模式的人是德國人嗎?(是)那麼are you a Chinese? I'm a Chinese. 但即使是Chinese 就代表要在寶寶這麼小就填鴨嗎?Chinese 又如何?代表我們更能被填還是不懂主動學習,發掘學習的樂趣?

上了這課,我才深深感受到為了栽培孩子,家長可以去到幾盡。他們鼓吹的學習可以從小開始沒錯,但學習就是生字、數學和外文嗎?他們說孩子那麼小,你給他什麼他學什麼,根本不懂什麼是有趣。真的嗎?這跟我當年學鋼琴,我不喜歡,他們說我還小,不懂自己喜歡什麼一樣。我那時候也有想,我是不喜歡鋼琴,還是不喜歡那種刻苦的鍛練,還是討厭那種學習模式呢?如果換一種學習方法,我會不會喜歡上彈鋼琴呢?
我曾跟老公說,學習到了一個階段,必然要刻苦的。如果你想在某範疇出類拔萃,怎會不辛苦?但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階段,學習應該是有趣的,主動的,玩耍就是學習。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日常

因為想有多點時間照顧寶寶,暫時轉做半職媽媽。每天好像打仗一樣,忙得不可開交。

上班日
7時
起床餵奶
8時 與保母交代寶寶午餐晚餐、與工人交代準備晚餐事宜
8時半 匆匆出門上班
1時 到街市/超市買菜
1時40分 回到辦公室吃午飯
6時 下班
6時40分 回家煮晚餐
7時 替寶寶洗澡
7時半 晚餐
8時半 與寶寶玩
9時半 餵奶及哄寶寶睡

全職媽媽日
7時 起床餵奶、哄寶寶睡
9時半 準備寶寶吃的茶點
10時 寶寶吃茶點
11時 準備寶寶午餐
11時半 寶寶吃午餐
12 時半 收拾殘局
1時 哄寶寶睡
2時多 寶寶起床玩
3時多 餵奶
4時多 哄寶寶睡
5時 吃茶點、替寶寶洗澡
6時 準備寶寶晚餐及大人晚餐
7時多 一起吃晚餐
8時多 收拾殘局、與寶寶玩
9時半 餵奶及哄寶寶睡

當全職媽媽比全職上班更累人,但全職上班的日子,心繫寶寶,還要偷時間買菜、上網看看哪間幼稚園比較好,其實一樣疲憊。


如果你在中環看到我大包小包、拿著一斤菜跑上寫字樓,不要驚訝,我早就放棄了高跟鞋和窄身連身裙。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懷孕

如果我小時有個人生藍圖,那裡頭應該沒有生子這一環節。我不特別愛小孩,也絕不覺得自己是有愛心和耐性的人。生育孩子是那樣沉重的決定,那樣的耗心勞力,一輩子的責任,一世的債。但因為有他,我願意把這視為一個一輩子學習的過程,畢竟生育壓根兒就沒有準備好這回事,當父母的,誰不是第一次,而這回事更是沒有演習的。

懷孕是一個私密又膽戰心驚的過程。開始的時候,你不確定,似真疑假,每天反覆想著月來所做的種種,生怕哪一樣事情做錯了、抑或哪一樣東西吃錯了,令寶寶不妥。現在科技進步了,每月可以照聲波,更有胎心機,以為令當媽媽的更安心,但每一次是釋懷也是試煉,因為每一次也是一種未知,有太多的可能。我們依著科技排除了很多我們不想發生的事情,但偏生也催長了我們的恐懼。這樣擔驚受怕的練習,直至感受到第一次胎動,才算改善了一點。胎兒那似有還無好像汽泡似的在肚裡噗通噗通,就是最私密的互動。然後肚子一點點的漲大,你又怕她大得不夠快。要是體重重得太快,又怕患妊娠糖尿對她不好。資訊太多,每天都要努力的找資料,怕稍一不慎,就錯過了什麼。十個月的等待和盼望,到嬰兒瓜瓜落地,彷彿打了一場大仗。

順產還是開刀、母乳還是奶粉、全職母親還是working mom,從來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和決定的事。你永遠不能完全了解別人的故事,所以don't judge, 每個人自有自己的難處,我也有我的難唸的經。哪個母親不想把最好的奉獻?

孕育一個生命是觀照自身的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作息,甚至做人態度。因為她,你生活健康了,因為她,你陪伴家人的時間多了,因為她,你耐心了。而這種種你不會覺得是犧牲。只因為你知道,你擔戴了一條生命,而生命是那樣珍貴而脆弱。為了她,你一點一滴的,領略無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