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我不用培育女兒成為天才
半職以後,一直想多找一個playgroup給女兒上,使她可以跟差不多大的寶寶玩玩。之前上或參觀的playgroup,即使跟期望的不同,落差也不會太大,今天在銅鑼灣上的playgroup則令我大開眼界。
一個小時的playgroup,一個外籍老師,5個寶寶,各有一個大人陪同。其中兩個寶寶由媽媽(包括我們)帶,另外兩個由祖母帶,其餘的由工人帶。
甫開始,唱Hello Song,跟每個寶寶say hello。然後老師拿出一塊介紹「今天」的紙板,介紹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星期幾天氣是陰是晴。她把「2016」的磁貼交給Hailey,著她貼在紙板中間,然後把「3」交給另一個寶寶,說今天是3日,如此類推。介紹的時間,她不停用手指拍打磁貼,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介紹完後就逐一跟每個磁貼say goodbye,又著寶寶把磁貼拿起來貼回旁邊的空格,於是又將日子等再重複說一遍。整塊板除了cloudy和rainy有雲和雨傘的樣子,全都是字。
然後是flash card時間,恕我見識淺,flash card聽得多,真正眼見有人在我面前快速地flash還是第一次。首先是accessories,用belt,tie,hat,shoes...等生字flash一次,老師指頭不停的tap在紙上。然後再用圖畫以相同次序再flash一遍。然後是數學。什麼?是的,數學。以紅點多少為圖,sixty(圖為60粒紅點)divided by 2(flash 2粒紅點的圖)divided by 10(flash 10點的圖) equals to...。如此做兩條算式。然後是數字flash card。
再然後是musical notes。向寶寶們展示一次五線譜上的A,C,F音,再用tuning fork在每個寶寶耳邊敲一次。
然後唱了一次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派了shakers給寶寶一起shake。
接著是講故事時間,有關動物園。用英文說一遍。然後變了外語時間!用法文播讀一次同樣的故事。又用法文播了一支歌。
再唱一遍Mr. Golden Sun.然後是physical time, 著寶寶往籃子拋球。接著是3-5分鐘的nap time,關燈播古典音樂,讓他們靜一靜。最後亮燈再把accessories,數字,數學和musical notes 的flash card再向寶寶flash一次。
唱Goodbye song,完。
以上次序或許有少許出入,或有遺漏(但不會說多)。光是寫,我已經覺得很瘋狂。上課未到一半,我已經悶得發慌,而寶寶們爬的爬、扭計的扭計、哭的哭,祖母和媽媽極力按捺著寶寶「坐定定」。但這樣comprehensive 的一課,就是5、6歲的小孩,也很難集中,更何況是未夠一歲的寶寶?
女兒一向愛聽書愛笑,即使這樣的課她也沒哭,還頗專心。但我不禁納悶,究竟我們的社會倒退到什麼程度,竟然要未夠一歲的寶寶認字學數聽法文?老公說這家幼兒園的介紹講座上有人challenge創辦人學習不應是由小孩自己慢慢發掘的嗎?他回應說鼓吹那種模式的人是德國人嗎?(是)那麼are you a Chinese? I'm a Chinese. 但即使是Chinese 就代表要在寶寶這麼小就填鴨嗎?Chinese 又如何?代表我們更能被填還是不懂主動學習,發掘學習的樂趣?
上了這課,我才深深感受到為了栽培孩子,家長可以去到幾盡。他們鼓吹的學習可以從小開始沒錯,但學習就是生字、數學和外文嗎?他們說孩子那麼小,你給他什麼他學什麼,根本不懂什麼是有趣。真的嗎?這跟我當年學鋼琴,我不喜歡,他們說我還小,不懂自己喜歡什麼一樣。我那時候也有想,我是不喜歡鋼琴,還是不喜歡那種刻苦的鍛練,還是討厭那種學習模式呢?如果換一種學習方法,我會不會喜歡上彈鋼琴呢?
我曾跟老公說,學習到了一個階段,必然要刻苦的。如果你想在某範疇出類拔萃,怎會不辛苦?但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階段,學習應該是有趣的,主動的,玩耍就是學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